以下是根据矿石性质和工艺流程来确定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的方法:
根据矿石性质
矿石粒度:如果矿石颗粒较粗,在过滤时固体颗粒容易在滤布表面形成滤饼,过滤阻力相对较小,较小的过滤面积也能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。例如,粒度较大的磁铁矿,其过滤速度相对较快,所需过滤面积可相对小些。相反,若矿石颗粒细小,如某些黏土矿或浮选后的细粒尾矿,会堵塞滤布孔隙,导致过滤速度慢,就需要较大的过滤面积来保证生产效率。
矿石硬度:硬度大的矿石在过滤过程中对滤布的磨损相对较小,滤布的使用寿命可能较长,在相同的处理量下,可适当减小过滤面积的富裕量。而硬度较低的矿石,在过滤压力作用下可能会破碎或产生细粉,增加过滤难度,需要更大的过滤面积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堵塞问题。
矿石密度:密度大的矿石,在相同体积的矿浆中,固体含量相对较高,需要更大的过滤面积来处理更多的固体颗粒。如重晶石矿等密度较大的矿石,其矿浆的固液分离相对困难,需要较大的过滤面积来保证过滤效果和处理量。
矿石的粘性和湿度:粘性大的矿石,如某些含泥质较多的矿石,容易附着在滤布上,影响过滤速度和效果,需要较大的过滤面积来延长过滤时间,确保充分过滤。矿石的湿度也会影响过滤面积的选择,湿度大的矿石,其矿浆含水量高,需要更大的过滤面积来实现有效的固液分离,降低滤饼的含水量。
根据工艺流程
破碎与磨矿流程:如果破碎和磨矿的产品粒度较粗,后续的过滤相对容易,所需过滤面积可适当减小。但如果破碎和磨矿流程产生的产品粒度较细,如达到微米级甚至更细,那么在后续的固液分离中,就需要更大的过滤面积来处理细粒矿浆,以保证过滤效果和生产效率。
浮选流程:浮选后的矿浆通常含有较多的细粒矿物和药剂,这些物质会影响过滤性能。一般来说,浮选后的矿浆需要较大的过滤面积,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矿浆的过滤,同时获得较低含水量的滤饼,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运输。
重选流程:重选后的矿浆,其颗粒粒度和密度分布相对较宽,可能包含一些粗颗粒和高密度的矿物,这些颗粒在过滤时会较快地形成滤饼,有助于提高过滤速度。因此,相比浮选矿浆,重选矿浆在相同处理量下所需的过滤面积可能相对较小,但仍需根据具体的矿石性质和重选工艺来确定。
磁选流程:磁选后的矿浆中,磁性矿物的含量和性质会影响过滤效果。如果磁性矿物的粒度较粗,且团聚性较好,过滤相对容易,所需过滤面积可适当减小。但如果磁性矿物的粒度较细,或者存在非磁性矿物的干扰,过滤难度会增加,需要更大的过滤面积来保证固液分离效果。
浓缩与脱水流程:在浓缩和脱水流程中,对滤饼的含水量有严格要求。为了达到较低的含水量,需要更大的过滤面积来延长过滤时间或增加过滤压力,以充分挤出滤饼中的水分。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深度脱水的矿石,如精矿产品,需要较大的过滤面积来满足工艺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