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铁炼轧行业隔膜压滤机的处理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,具体如下:
设备自身因素
过滤面积:过滤面积越大,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物料量就越多。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衡量,常见的有 50 平方米、100 平方米、200 平方米等不同规格。比如在处理量需求大的大型钢铁厂,可能会选用 200 平方米及以上的隔膜压滤机,以满足大量废水废渣的处理需求。
滤室容积:滤室容积决定了每次循环可容纳的物料量。较大的滤室容积能减少进料次数,提高处理效率。如一些大型隔膜压滤机的滤室深度可达 30 毫米以上,单个滤室容积可达数百升,适用于处理高固含量的钢铁废水废渣。
工作压力:工作压力越高,隔膜对滤饼的挤压效果越好,能更有效地实现固液分离,提高处理能力。一般钢铁炼轧行业使用的隔膜压滤机工作压力在 0.6-1.6MPa 左右,高压型可达到 2.0MPa 甚至更高。
自动化程度:自动化程度高的隔膜压滤机,如具有自动进料、自动压榨、自动卸料等功能,能减少人工操作时间,实现连续稳定运行,从而提高整体处理能力。
物料特性因素
固含量:物料固含量高,相同体积下固体颗粒多,会增加过滤和压榨难度,降低处理能力。例如高炉冲渣水的固含量相对较低,处理起来相对容易,而转炉除尘污泥固含量较高,隔膜压滤机处理时需要更多时间和压力来实现固液分离。
颗粒大小与形状:颗粒较大且形状规则的物料,过滤速度相对较快,处理能力较高;反之,颗粒细小、形状不规则的物料,容易堵塞滤布孔隙,降低过滤效率,如钢铁酸洗废水含有的细铁粉颗粒,会影响隔膜压滤机的处理速度。
粘度与流动性:物料粘度大、流动性差,会增加进料难度,使过滤阻力增大,处理能力下降。像一些含油废水与废渣混合的物料,粘度较高,需要更高的进料压力和更长的过滤时间。
工艺操作因素
进料速度:适当提高进料速度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进料量,但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滤室压力不均、滤布损坏等问题,反而降低处理能力,需根据物料特性和设备性能确定合适的进料速度。
过滤时间:过滤时间长,能使固液分离更充分,但会降低设备的处理效率;过滤时间过短,滤饼含水率高,可能需要二次处理。一般钢铁炼轧行业隔膜压滤机的单个过滤周期在 30-120分钟左右。
压榨时间:压榨时间对滤饼的干度和处理效果影响较大。对于难过滤的钢铁物料,可能需要延长压榨时间,以提高固液分离效果,如处理高粘性的炼轧污泥时,压榨时间可能需要 15-30分钟。
以处理转炉除尘污泥为例,采用厢式隔膜自动压滤机,每台平均日出泥饼量可达 22-25 吨1。再如处理钢厂污水的隔膜压滤机,单机单次滤饼产量可达到 20 立方米,循环次数较多可达到每小时 1.5 次。